Blogi Blogi
未來人才必備的六大能力

 台大電機系教授、MOOC(大規模網路免費課程)計劃執行長葉丙成,從2013年開始在全台推廣「翻轉教育」,也是全台第一位在線上課程平台Coursera以華語授課的老師。 翻轉教育改變傳統在校聽課、回家寫作業的模式,改由學生先在家中看老師準備的課程內容,等到課堂時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問題討論、完成作業。 在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的思沙龍講座,葉丙成提出,面對未來世界,能力比知識還重要,而找到資源、結交朋友、洞悉世故、識別問題、給人深刻印象、行銷自己想法,是成為未來人才必備的六大能力。 以下是講座摘要: 紀錄片《學習的理由》預告片中,一名中學學生被導演問及「學習的理由是什麼?」,學生茫然、說不出話的表情,讓我很震撼。 我們教育最大的挑戰就是很多孩子不知道為何要讀書,教育現場也沒有給他這個理由。傳統觀念就是要讓孩子有好學歷、畢業後進入有名的大公司,讓家長可以跟親朋好友說孩子在什麼公司上班,感覺人生這樣就很不錯。 但是,這是很危險的觀念,因為世界已經不一樣。我念博士時,看到學長姐畢業進Nokia工作,大家都會很羨慕,六、七年前Nokia還是不可一世,到哪裡都可以看到拿Nokia手機的人,如今兵敗如山倒,只花了幾年時間。 學歷只能幫小孩「騙」到第一份工作,第二、第三份工作要看實力。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有47%現有的工作,會在未來20年消失。英國勞動部報告也說,孩子們長大後的工作,有65%現在還沒被發明。所以,我們現在教他一堆知識,20年後還有用嗎? 家長不要再用20年前的觀念來規劃孩子的人生,因為孩子要面對的是20年後的世界。比如爸媽以往認為教師是穩定職業,就要孩子去當老師,卻發現畢業後成了流浪教師。除非你自己是很用功的爸媽,對於社會的改變、新趨勢相當了解,否則不要給孩子太多權威。 當世界快速變化,我認為在江湖上走跳,靠的是這六種能力: 找到資源:你到新環境、新職場,能否讓大家很快認識你、喜歡你 結交朋友:你能否讓別人願意和你當朋友、幫助你? 洞悉世故:有組織的地方就有政治,你能否看出人事背後的複雜關係,保護你自己? 識別問題:成功創新創業的前題是要解決別人的問題,如果只是做出自己認為很酷的東西,不會有人買,所以必須有深刻的洞察力,觀察別人的問題在哪裡? 給人深刻印象:讓人對你印象深刻、有好印象 行銷自己的想法:你有想法後,要如何說服別人、讓大家覺得這是好主意? 老師、家長的思考要改變,既然學生不知為何而學,就應該讓學生看到世界(Bring the students to the world.),或是把世界帶給他們(Bring the world to the students.),讓他們知道學的這些東西和世界有連結。 以我開的「簡報製作與表達」通識課為例,我訓練學生進行「電梯簡報」,用2分鐘讓聽眾對你的東西了解並感興趣,這是創業者要獲投資人青睞,需要的重要能力。我們的期末評量拉到小學、老人院,有學生質疑這些聽眾的知識背景、理解力不一,為何能夠決定他們的期末分數?但是我們在職場中就是經常會碰到「能力差卻很有權力」的聽眾,學生克服了這項難關之後,未來遇到類似狀況會更有自信。 其實,我是一直到碩士畢業、當完兵到美國讀博士班時,才意識到自己不敢踏出舒適圈。我從國小到碩士的成績都很好,但是我的問題是,看到新東西的第一反應是厭惡,因為成績好而害怕失敗。但是我看到博班同學,碰到喜歡的專題就一股腦鑽入,不太管其他科目的成績,因為他們認為學到東西最重要。 所以,我認為只要願意改變,有時候就只是需要同伴的影響,可以多去接觸這樣的同學、社團。 我也很鼓勵學生和家長多去上線上課程,在線上平台如Coursera就能上到全球頂尖大學的課程,它打破時間和家庭環境的限制,讓你對世界有更進步的認識。

我對補救教育及弱勢教育的看法
推到 Facebook!

今年的弱勢教育研討會主講人鄭勝耀老師的分享很令我很感動,他今年的演講比去年有內容、深度和生命。他以自己的故事為出發點,分享他為何關心並投入弱勢教育,然後提到他們研究團隊所研發的「玩魔數」數位教材和教學研究,最後以Ken Robinson的演講(TED網站的影片)來作為結語,學校教育並非萬能,現在的教育都建立在速食文化上,但孩子是人不是商品,應該從工業模式轉變到農業模式。

我覺得這篇專題最能引起共鳴的是前面他的故事和後面的反思,中間的教材和研究我們只要用理性的腦去思考判斷,但真正能感動人的是那背後的動機~愛。

我在演講後說了兩個心得~聽完鄭老師的演講後,深深被鄭老師的精神感動,我看到「愛是一切的答案」;另外,我覺得是學校的老師比較需要補救教學,這樣能造福更多的孩子。

為了進一步了解國小的補救教育,「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的希望工程,上學期我也有投入國小的英語補救教育。搜尋各縣市補救教學的成果及研究論文,我發現這政策草率、不合理也沒有成效還不敢檢討。政府官員只開政策的支票,不管政策執行的品質。舉例說明:攜手計畫國小「英語補救教學」對象是三~六年級班上英語成績後5%的學童,民國99年9月後郝市長的新政策改為「英語激勵班」,從後5%改為後25%,說如果後廿五%的學童都來上課,預計將有四萬名學童受惠,教育局一年將支應六百萬(含國、英、數三科)。學校支付我ㄧ堂課260元,每班6位~10位學生,一週2堂,共計16周,所以共支付一個激勵班一學期鐘點費就要花費8320元,一年600萬元若全拿來用在「英語激勵班」,只夠支付360班,最多造福3600名學童,如何造福4萬名學生?訪談小學英語老師,他們說這兩個政策一樣,只是比例和名稱不同,經費申請才有,而且過程很麻煩,師資又很難找,學校做這事是吃力不討好。至於我的鐘點費是學期末才拿到,這樣的政策想做出成效…..難哪!

不做剪蛹的人
推到 Facebook!

有一個人,無意中找到一個蝴蝶蛹,幾天後,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於是就停下來觀察它。

過了幾個小時,見到裡面的蝴蝶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看了很久沒有一點進度,小蝴蝶像是盡了最大努力也無法出來。

於是這個人決定幫牠一把,找來一雙剪刀將蛹的盡頭剪開,
蝴蝶就很容易出來了,但這蝴蝶的形態有一點特別,牠的身體肥腫,翅膀又細又弱;這人繼續觀察蝴蝶,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變大而身體會越變越小,但卻沒有發生,小蝴蝶餘生就只能托著肥腫的身體和細弱的翅膀,在地上爬行,永遠也不會飛行。

其實善良的人不瞭解大自然在此有一個很奇妙的設計,就是蝴蝶必需從蛹中掙扎出來,將身體的體液壓進牠的翅膀裏,由過程中預備牠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

由於現在少子化的因素,為人父母者莫不期待子女能成龍、成鳳,成了『剪蛹的人』而不自知;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適合他的位置,在成長的過程裏不該只是期待結果,這樣只會造成孩子的壓力而已,真正該重視的應是”學習動機”和”學習歷程”啟發孩子會思考、會想像,培養有創意的能力才是;也許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跌跌撞撞,但經歷的挫折,又何嘗不是引領未來的成功之鑰?

 

智力測驗高=聰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健康、快樂和乖巧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以前我們國中都有能力分班,後來被教育局禁止。有的學校改成設立特殊才藝的班級,所謂的資優班,有的是真的有實質意義,有的只是變相的能力分班而已。有一些父母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到資優班,提早讓孩子學才藝(音樂、舞蹈、繪畫…等),還要練習寫一堆智力測驗的題目。這樣很難看到孩子真正的能力,是真的天賦資優還是被父母應擠進去的?
我的出生序是老五,是家中最小的,幸好不是最笨的,雖然家庭環境一直都沒變(小康近貧),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態度都是一樣,但從小就和哥哥姊姊不同。他們說我比較聰明喜歡讀書,所以我是全家唯一大學畢業的。所以我相信遺傳對智力的影響,但不是指父母智商高,小孩的智商就會高。
有的特殊孩子無法順利完成智力測驗,有某方面的干擾或限制,但不表示他們的智力比較差。所以有給各種特殊孩子使用的智力測驗嗎?例如妥瑞氏症、亞斯伯格症、自閉症….等。天生我才必有用,雖然他們有某一方面的缺陷,但他們也有可能是某方面的天才。我姊姊說我很聰明,學東西很快,十藝九不精,所以我才能當一位優秀的幼教老師,老師要什麼都懂,但不一定是專家,哈!
 

專業、敬業、樂業

就一位優秀的工作者而言,不外乎就是這三因素所構成,而能樂在工作!!!

而三要素之達成是需逐步進行的,所謂萬事起頭難,就第一步『專業』而言,是無法一蹴可璣,非得下番苦心,才能擁有此專業;往往在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沮喪、壓力、鬱悶等,定成為阻撓自已前進的絆腳石,但只要自己能夠『想通,就會成功』。當然在一位成功者身上,必定具備著『專業、敬業、樂業』三要素。

每個人在工作當中,難免都會有低潮或倦怠、不順心的時候;但只要願意每天花點時間來激勵自己及省思冥想,不斷思索願景和未來的策略,自然就能夠『想通』,所以隨時好好檢測自己,認識自己才是成功智者的首要關鍵!
 

我認為的Amazon成功秘訣
從任何的標準去看,今日的 Amazon,都是一家超級成功的企業 — 它的線上書城和其他 B2C 電子商務業務,全球第一,年營業額超過 200 億美金。它的 AWS (Amazon Web Services) 雲端服務,市占率超過 95%。它的 Kindle 電子書城,年營業額達 55 億美金,獨步全球。它最新推出的 Kindle Fire 多媒體平板,被譽為最有機會挑戰蘋果 iPad 的競爭對手。它的市值近 1,000 億美金,僅次於 Google,是全世界第二值錢的網路公司。 所以為什麼 Amazon 這麼成功?秘密就在創辦人 Jeff Bezos 的這一段話裡面: 1997 年,我們 (上市後) 給股東的第一封信,標題是「重點都在長線」。如果你在做的事情需要三年的時間,那你必定和一大堆人在競爭。但如果你願意投資七年的時間,那你的競爭對手只剩下一小撮,因為很少公司願意這樣做。僅僅是把你的時間拉長,你就能夠做一些別人沒辦法做到的事情。在 Amazon,我們喜歡做 5-7 年的事情。我們願意播種,然後讓它們慢慢長大 — 我們非常的固執。我們的座右銘是「固執的願景,靈活的細節」。 許多時候,一些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難就難在你不知道它需要多少時間。但你知道如果你有耐心,它必定會發生。電子書一定會發生;IaaS 雲端服務一定會發生。 所以你可以堅持你的信念,只要你想的夠長線,有耐心的話。 沒錯,龜兔賽跑的故事我們都聽過,鴨子滑水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也不是第一次聊唯有累積沒有奇蹟。但真的能夠花 5-10 年的時間去實現一個願景的人,事實上少之又少。你或許忘了,Steve Jobs 花了七年的時間,才把 Apple 從谷底翻身。Mark Zuckerberg 也花了六、七年的時間,才讓 Facebook 成為世界第一的網站。
Wyświetlanie 6 rezultatów.
Widok zawartości stron Widok zawartości st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