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與論文 期刊與論文

游麗方(Li-fang Yu)

著作目錄:

游麗方(Li-fang Yu)

A. 期刊文章

1. 陳紫娥、林祥偉、林玉梅、游麗方。2013。花蓮地區地質災害特性與社區防救災意識探討。中華防災學刊,5(1):21-29。

2. 甘美蓮、游麗方。2012。花蓮縣瑞穗鄉樂活觀光產業消費意向之研究。計量管理期刊,9(2):12-22。

3. 陳紫娥、林祥偉、林玉梅、游麗方。2012。蘇拉颱風花蓮災害特性探討。工程環境會刊,30(1): 47-59

4. L.F. Yu, Z.E. Chen, T.H. Guo. 2009. Establishment of proper land us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Deji Reservoir catchment, Taiwan. Water, Air & Soil Polltion: Focus 9(5):323-338.

5. 游麗方、陳紫娥。2009。台灣花蓮地區壽豐溪水土保持與颱風災害損益研究。大漢學報,23:143-162。

6. 游麗方。2002。談公職的專業服務績效評量,大漢學報,第17期,第275-290頁。

7. 甘美蓮,游麗方等。2001。南投縣震災後災民需求的抽樣調查之研究,大漢學報,第16期,第285-300頁

8. 許華杞,游麗方等。2001。壽豐觀測網應用花蓮地區之地殼變動及地震預測研究,大漢學報,第16期,第125-133頁。

9. 許華杞,游麗方等。2000。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與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之斷層模型與地殼構造的背景,中國測量工程學會,第42卷第四期,第17-36頁。

10. Li-fang Yu, & Mei-lien Ken. 2002. A Comparison of Reconstruction and Social Polices Between Earthquake Disasters in Taiwan and Japan, Review of Media, Information and Society Vol.7 The Institute of Socio-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P.1-38.

11. Li-fang Yu, & Osamu Hiroi. 2001. The sociological and Economical Impact on Earthquake Disaster Comparison Between Japan and Taiwan – A Proposal of Rebuilding the Damaged Communities and Their residents,Review of Media, Information and Society Vol.6 The Institute of Socio-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p.1-23.

12. 游麗方,甘美蓮等。2001。防災需求與宣導教育,大漢學報,第16期,第261-274頁

13. Li-fang Yu and Chih-feng Lein. 2001. An Analysis of Taiwanese Aboriginals Vocational Program – Using the Grey Scale Research Techniques,灰色理論系統理論與應用研究討會論文集,P.E86-E93

14. 許華杞,游麗方等。2000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と1999年台灣地震の斷層とそのテクニクス的背景,日本國測地學會誌,第461號,P.69-82 

 

B. 專書與專書論文

1.  游麗方、何珮綺(2023)。互相效力得益處-結合台灣原住民文化與多媒體製作的教學設計。2023 通識教育教師社群教學創新、跨域與實踐成果,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出版。253-265

2. 里地草木好養生。2022。大漢技術學院出版。ISBN編號978-986-98021-0-9

3. 田裡有腳印。2020。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出版。 

4. 游麗方。2022。疫情防治下太魯閣山月村度假飯店營運個案研析。2022環境保育與資源管理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

5. 游麗方、林惠文。2022。傳統美食與現代創意料理的結合-探討行銷太魯閣族風味餐策略。2022企業經營與行銷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

6. 林軒羽、游麗方。2019。受刑人與眷同住制度和修復家庭關係成效之研究─以東部某矯正機關為例。2019企業經營與行銷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LM4-1~18。

7. 游麗方、謝潘癸良。2019。林業文化園區之童玩文化研究-以林田山為例.2019企業經營與行銷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LM8-1~18。

8. 張素慧、游麗方。2017。安寧緩和醫療之內部社會性行銷策略-以H院團隊的觀點。2018企業經營與行銷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CM3-1~20。

9. 游麗方、陳紫娥、陳秀卿、周黃得榮。2009。災後重建區發展生態旅遊初探。第十届海峡两岸灾害与环境学术研讨会,成都,中國。p.99-112

10. 康武吉、陳紫娥、游麗方。2009。東部活動斷層易釀災區之研析與因應對策。第十届海峡两岸灾害与环境学术研讨会,成都,中國 p.49-62

11. 馬場久紀、岩下 篤、細川絵里、樋口温子、游麗方、林玉峰。2006。採石発破を利用した台湾花東縦谷周辺地下構造探査(第二報),日本東海大學海洋研究所研究報告,第27(2006)271-8

12. 游麗方、林玉峰、馬場久紀、岩下 篤。2006。利用採石爆破經濟外部性探討花東縱谷及海岸山脈兩側地下構造,2006大漢環境保育與資源管理學術研討會,p.367-374。

13. 游麗方,吳清墩。2003。從國外生態旅遊經驗看台灣發展生態旅遊之環境,第三屆永續生態旅遊研討會論文集,第99-111頁。

14. 游麗方。1995。談振興觀光休閒產業,落實產業東移研討會,大漢工商專科學校,第3-1至3-7頁。

 

C. 研討會論文

 

1. 游麗方溫柔蘇嘉玲2023。游麗方原住民部落在地食材研發伴手禮之歷。橘色創新X橘世代國際研討會。高雄餐旅大學。

2. 游麗方。2023。沙灘車遊憩對環境永續發展之影響-以北花蓮海灘為例。2023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台灣。

3. 游麗方。2023。應用敘事研究探討東部休閒產業課程-搭建祖靈之眼意象實踐大學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大漢技術學院,台灣。

4.  游麗方。2022。疫情防治下太魯閣山月村度假飯店營運個案研析。2022 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台灣。

5. 游麗方、林惠文。2022。傳統美食與現代創意料理的結合 -探討行銷太魯閣族風味餐。2022企業經營與行銷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台灣。

6.    游麗方、謝潘癸良。2019。林業文化園區之童玩文化研究 -以林田山為例2019企業經營與行銷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台灣。

7. 林軒羽、游麗方。2019。受刑人與眷同住制度和修復家庭關係成效之研究─以東部某矯正機關為例。2019企業經營與行銷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台灣。

8. Li-fang Yu, 2019. 臺灣里山里地發展現況。2019社區林業中心臺日交流會議。大阪大學。日本。

9. Li-fang Yu, Kuan-hua Ciou, Zue-er Chen (2016).The Impact and Sustainability of Community Water Supply among Aboriginal Villages in Eastern Taiwan.ISENREC2016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10. Kuo-Hsun Liao, Li-Fang Yu, Sheau-Hwa Chen(2016).The Plight of Development Tourism Marketing in Disaster Area.2016 5th IIA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dvanced Applied Informatics,819-824.Japan.

11. Jujuk Juhariah, Zue-er Chen, Li-fang Yu(2016). The Effect of Merapi Volcano Eruption on Land Use Change and Agriculture.第十七屆兩岸三地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術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

12. 游麗方、陳紫娥。2016。蝴蝶蘭栽培與環境變遷-以台灣東部資深業者觀點。第十七屆兩岸三地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術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

13. 2016 花蓮溪口重要濕地保育利用功能分區之初探 第五作者 第十七屆兩岸三地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術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

14. 潘嘉禎、游麗方。2016。以臺東縣新武部落為例論社區組織推廣部落休閒觀光之素養。2016企業經營與行銷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

15. 游麗方、陳紫娥。2015。和中受災社區居民防災素養探討。第十六屆兩岸三地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化大學。

16. 游麗方、陳冠霖、林彥均(2015)。傳統市場肉鬆食品手工製作銷售策略探討。2015企業經營與行銷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流通與行銷管理系。

17. 游麗方、陳紫娥。2014。應用實境模擬遊戲於防災教育宣導之成效探討。第十五屆海峽兩岸三地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術研討會。中國地理科學研究院。

18. 莊麗燕、陳宇宏、游麗方。2014。推動社區居民運動之現況分析-以中埔鄉體育會為例。2014年運動休閒、觀光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正修科技大學。

19. 游麗方、陳紫娥。2014。自主防災教育宣導成效應用在國小及社區之比較分析。2014 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

20. 游麗方、陳紫娥。2014。受災社區邁向自主防災的路程-災民身心感受與需求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三地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術研討會。雲南大學,中國。

21. 游麗方、陳紫娥。2013。花蓮地區偏鄉聚落家戶災害識覺與防災行為之分析。2013 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暨花東空品區細懸浮微粒(PM2.5)管制策略研討會。大漢技術學院,台灣。

22. 甘美蓮、游麗方。2012。遊客重遊意願對遊憩環境需求與使用後滿意度之研究-以花蓮縣瑞穗鄉為例。2012第14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東華大學。台灣。

23. Shyang-Woei Lin, Li-Fang Yu.2012.Scenario Planning in Natural Hazar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ICEO-SI 2012 Conference.台灣大學。

24. 游麗方、陳紫娥、陳秀卿。2012。劃設生態景觀區之愛恨情愁-以花蓮縣銅門社區為例。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地貌學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學。中國。 

25. 陳紫娥、林祥偉、林玉梅、游麗方。2012。花蓮地區地質災害特性與社區防救災意識探討。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地貌學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學。中國。 

26. 游麗方、陳紫娥。2012。社區發展與居民的環境災害識覺-以花蓮縣三棧社區為例。第十三屆海峡兩岸三地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術研討會。東華大學。台灣。

27. 周黃得榮、陳紫娥、游麗方。2012。從鄰避效應探討花蓮縣流浪犬終養園區設置之政策。第十三屆海峡兩岸三地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術研討會。東華大學。台灣。

28. 李欣輯、陳紫娥、林祥偉、李俊鴻、陳翰霖、游麗方。2012。災害孤島地區社會脆弱度初探—以花蓮三棧部落為例。第十三屆海峡兩岸三地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術研討會。東華大學。台灣。

29. 甘美蓮、游麗方。2012。居民對減災整備與災害的應變能力之探討 -以花蓮縣三棧社區為例。2012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花蓮。 

30. Zue-er Chen, Chun-Hung Lee, Han-Lin Chen, Li-Fang Yu, Shyang-Woei Lin, Hsin-Chi Li and Chong-Hong Tsai.2012.The Approach-Avoidance Behaviors of the Residents in Disaster-Isolated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saster Risk and Social Vulnerability.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s (SSMS2012) 高雄

31. 游麗方、陳紫娥。2012。環境敏感地區之環境行為-以慕谷慕魚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為例。第十二届海峡两岸三地環境災害與生態保育研讨会。江西農業大學。中國。

32. 游麗方、陳紫娥。2011。慕谷慕魚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之建構與發展。2011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花蓮。台灣

33. 游麗方、陳紫娥。2011。應用不同圖資與方法評估地穩定度。第十一届海峡两岸三地環境災害與生態保育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學

34. 陳秀卿、陳紫娥、游麗方。2010。生態旅遊啟動原住民文化傳承的再現與影響。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地貌學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學。中國。

35. 鐘偉瑜、陳紫娥、游麗方。2012。以遊客滿意度探討白鮑溪生態遊憩區之公共設施機能。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地貌學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學。中國。

36. 游麗方、陳紫娥。2011。環境敏感社區發展觀光之研究。海峡两岸环境与資源学术研讨会。山東臨沂大學,中國。

37. 林玉梅、陳紫娥、游麗方。2010。台灣地區營建剩餘土石方利用與管理策略。海峡两岸环境与資源学术研讨会。山東臨沂大學,中國。

38. 鄧凱云、陳紫娥、游麗方。2010。地圖比例尺差異分析。2010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花蓮。台灣

39. 鐘偉瑜、陳紫娥、游麗方。2010。白鮑溪生態遊憩區公共設施之遊客使用後滿意度與需求研究。2010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花蓮。台灣

40. 林玉梅、陳紫娥、游麗方。2010。土石資源管理與再利用策略探討-以花蓮地區為例。2010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花蓮。台灣

41. L.F. Yu.2010.Case study: Village safety VS tourism development. Fourth rural planning symposium of Taiwan-German,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Taiwan.

42. Z.E. Chen, L.F. Yu, T.H. Guo. 20090714-0718. Establishment of proper land us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Deji Reservoir catchment, Taiwan. Challenge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SE-2009, Queensland, Australia.

43. 游麗方、陳紫娥。2009。自然資源永續經營的社區參與機制。2009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2009年5月22日。大漢技術學院資源工程系。花蓮。台灣。p. 87-98。

44. 林鼎鈞、陳紫娥、林祥偉、徐弘明、游麗方。2009。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技術探討知本溪集水區崩塌地特性。2009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2009年5月22日。大漢技術學院資源工程系。花蓮。台灣。p. 499-508。

45. 陳紫娥、游麗方、林鼎鈞、蕭芝昀。2009年2月13日。影響東台灣坡地穩定性之地質災害潛勢因子定量評估模式建置與應用。九十七年度國科會自然處永續學門防災科技研究計畫成果研討會。台北。台灣。p.80-81。

46. 陳紫娥、游麗方。2008。影響東台灣坡地穩定性之地質災害潛勢因子定量評估模式建置與應用。生態環境。17:40-45。中國。

47. 游麗方、陳紫娥、陳秀卿。2008。台灣花蓮地區壽豐溪天然災害損失與水土保持研究。第九屆兩岸三地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術研討會,2008年9月27日~10月7日,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

48. 游麗方、陳紫娥。2008。以水土保持計畫治理績效談經濟社會效益評估模式。2008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23日。大漢技術學院資源工程系。花蓮。台灣。p. 109-123。

49. 蕭芝昀、陳紫娥、游麗方。2008。壽豐溪集水區崩塌地與植生恢復地特性之研究。2008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23日。大漢技術學院資源工程系。花蓮。台灣。 p. 73-88。

50. 林鼎鈞、陳紫娥、林祥偉、游麗方。2008。紅葉溪集水區崩塌地變遷特性之研。2008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23日。大漢技術學院資源工程系。花蓮。台灣。 p. 151-160。

51. 游麗方、陳紫娥。2007。論自然資源管理與休閒農場經營-以馬太鞍生態濕地為例。大漢學報,22:155-168。

52. 陳紫娥、游麗方。2007。影響東台灣坡地穩定性之地質災害潛勢因子定量評估模式建置與應用。第八届两岸三地生态保育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廣州。中國。2007122~5日。 

53. 游麗方、門田真人。2007。探討菲律賓海板塊在海岸山脈的地質資源分布之經濟附加價值。西藏農牧學院學報,58:82-85。

54. 游麗方、陳紫娥、陳秀卿。2007。馬太鞍生態濕地地形與環境資源管理。海峽兩岸三地環境與資源學術研討會。2007年7月15-16日。內蒙古根河市。中國大陸。

55. 游麗方、陳紫娥。2007。馬太鞍生態濕地之經濟地理發展─土地資源的經營議題。2007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2007年5月25日。大漢技術學院資源工程系。花蓮。台灣。p. 278-294。

56. 游麗方。2007。以環境會計評估馬太鞍生態濕地業者之環境資源管理。第七屆永續生態旅遊研討會。2007年10月28日。花蓮。台灣。

57. 林玉峰、游麗方、蘇承滄、馬場久紀、岩下篤。2007。利用採礦爆破探討花東縱谷及海岸山脈兩側地層構造。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垚淼2007研討會。2007年11月29日。宜蘭。台灣。

58. 游麗方、門田真人。2006。海岸山脈的經濟附加價值-地質資源分佈初探。大漢學報,20:33-53。

59. 游麗方、門田真人。2006。菲律賓海板塊在台灣東部的經濟附加價值之研究。第七届两岸三地生态保育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西藏。中國。2006810~22日。 

60. Li-fang Yu, M. Baba, A. Iwashita, E. Hosokawa, A. Higoti, E. F. Lin. 2006. Quarry blast explor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around the Northern part of Hua-Dong Longitudinal Valley, Taiwan,2006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arthquake Precurso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ChungLi, Taiwan,6 - 9 March, 2006